來源:中國醫藥報
老齡化趨勢下,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需求放量和產品創新機遇
國內外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房顫、老年性白內障、骨質疏松等與老年群體臨床需求關聯度較高的賽道。此外,不少企業還聚焦老年人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過程中的健康痛點,推出更便捷、智能的醫療器械產品,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并通過提供健康管理延伸服務等,搶抓銀發經濟新機遇
銀發經濟,正在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新驅動力。
可治療陣發性房顫的心臟脈沖電場消融(PFA)系統、3分鐘可自動切換成輪椅的機器人護理床、可同時測量心電圖的電子血壓計……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不少企業針對銀發一族的健康需求,于近年推出了相關醫療器械產品。
受訪專家表示,國內外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房顫、老年性白內障、骨質疏松等與老年群體臨床需求關聯度較高的賽道。此外,不少企業還聚焦老年人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過程中的健康痛點,推出更便捷、智能的醫療器械產品,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并通過提供健康管理延伸服務等,搶抓銀發經濟新機遇。
銀發市場潛力釋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97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1%。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按2010年價格計算,到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消費總量約為12萬億元到15.5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的8.3%~10.8%。
“老齡化趨勢下,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需求放量和產品創新機遇。”國金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袁維表示。
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白內障等疾病在高年齡段人群中的發病率,顯著高于中低年齡段人群。袁維認為,隨著我國人群結構老齡化趨勢逐步明顯,臨床治療相關疾病的醫療器械需求將保持增長。
以心血管市場為例,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于2021年11月發布的《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白皮書(2021)》披露,2018年全球心血管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83億美元。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肌病發病人群持續增加,根據權威報告,預計2026年全球心血管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822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 6.9%。
廣闊的市場前景對醫療器械企業自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今年1月28日,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的方式,使用66.5億元自有資金,收購國產電生理“第一股”惠泰醫療21.12%的股權,加速布局心血管賽道。
無獨有偶,專注于心血管領域的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也對銀發經濟表現出強烈的信心。該公司2023年年報指出,“老齡化趨勢下,心血管慢病需求長期穩健增長”是公司業績驅動的重要因素,且“未來公司將從臨床需求出發,持續研發投入,堅持自主創新,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隨著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逐漸成為主流養老模式,不少企業已開始布局康復輔具器械和家用醫療器械賽道,力圖在“新藍海”中分得一杯羹。
聚焦臨床細分賽道
日前,波士頓科學旗下法拉普爾賽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心臟脈沖電場消融導管”和“心臟脈沖電場消融系統”在我國獲批上市,成為我國首款獲批的進口心臟PFA類產品。兩個產品配合使用,用于患者藥物難治性、復發性、癥狀性的陣發性房顫治療。
老年人是陣發性房顫的主要發病人群。近年來,除波士頓科學外,美敦力、強生等海外醫療器械巨頭均積極布局PFA類產品。與此同時,國產PFA類產品研發也取得積極進展:2023年12月,四川錦江電子醫療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PFA系統獲批上市,成為我國獲批的首款國產PFA類產品;今年3月,杭州德諾電生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PFA產品也獲批上市。
袁維觀察到,在搶灘“新藍海”的過程中,醫療器械企業重點關注房顫、老年性白內障等與老年群體臨床需求關聯度較高的細分賽道,并加大對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
有數據顯示,我國60歲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為80%。通過外科手術摘除白內障并植入人工晶狀體,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手段。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很多企業都在紛紛加碼研發人工晶狀體。
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公開信息,截至8月20日,今年我國已有7款人工晶狀體獲批上市。研發企業既包括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博諾德)等眼科巨頭,也包括高視泰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入局者。
“人口老齡化導致我國白內障患病率上升,但白內障手術率相對較低,可見植入人工晶狀體手術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愛博諾德2023年年報如是表述。據悉,該企業聚焦白內障、老視等診療需求,除了已上市產品外,報告期內還有兩款人工晶狀體在研。
骨科疾病發病率與年齡相關性很高,這讓很多醫療器械企業看到新的商機。以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除了布局3D打印關節類植入產品等創新產品外,正在研發一款聚焦老年人骨科手術需求的等離子手術設備,用于關節和矯形外科手術中切開、切除等。
不僅如此,在腦機接口快速發展的當下,一些醫療器械企業也嘗試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到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療中。
提升居家養老品質
今年5月下旬,在第十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一位工作人員通過手機遙控,在幾分鐘內將一臺長達兩米的自動化機器人護理床(第二類醫療器械)切換成一個輪椅,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駐足。
“我們通過加入物聯網、紅外傳感技術等,對普通護理床進行升級,實現了床椅自動切換,更方便日常操作。” 安徽三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三聯機器人)市場總監吳先春在現場對記者介紹。
在吳先春看來,當前,養老模式正從“生命養老”向“品質養老”轉變,加快高科技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讓老年人享受到精細化、多元化、便捷化的養老服務,是醫療器械企業亟待深耕的新賽道。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面向老齡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智能化、便攜化特征日益明顯。
為解決老年人外出就醫排長隊、流程多等難題,江蘇量點科技有限公司將研發目光瞄準了即時檢測(POCT)。該公司董事長柴向東介紹,公司于2023年上市的醫家兩用熒光免疫分析儀V1(第三類醫療器械)只有手掌般大小,與公司研發的檢測試劑盒聯合使用,可以讓老年人在家完成早期相關指標篩查,有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干預。
袁維表示,老年患者通常伴隨多種不同程度的基礎疾病或并發癥,能檢測多種指標的多功能集成化家用醫療器械已成為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力點。例如,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均推出了尿酸、血脂、血糖檢測三合一測試儀等產品。
歐姆龍健康醫療(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姆龍)品牌戰略本部兼市場營銷本部總監董美琪也向記者表示,今年5月,歐姆龍推出了能同時測量心電圖的電子血壓計,該產品能實現心電、血壓同時測量,及時捕捉房顫風險,對心律失常等情況進行預警。
據悉,在提供多功能檢測的同時,歐姆龍還充分考慮產品使用的便利性。“針對老年人在日常使用智能化醫療器械過程中面臨的‘不會用、用不好’等情況,我們上線了微信小程序,老年人可通過小程序的拍照功能上傳測量畫面,系統可自動讀取數值后生成健康指標變化圖表,便于老年用戶直觀掌握健康狀況。”董美琪介紹。
此外,在產品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出了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延伸服務。例如,歐姆龍聯合傳統藥房打造了線下MMC健康驛站,為到店的老年群體提供慢病檢測等服務;安徽三聯機器人通過布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老年人提供產品使用現場教學服務,以進一步提升面向老年群體的健康服務能力。
銀發經濟時代已全面來臨,醫療器械企業搶抓時機、積極布局,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