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news

即日起云南特困家庭矮小癥患兒可申請醫(yī)療救助

        12月21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矮小癥資助辦公室和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聯合開展“云南省特困和深度貧困家庭矮小癥篩查治療與救助項目”。被確診為矮小癥且符合救助標準并能提供相應證明材料的特困患兒均可申請救助,患兒經審核通過后可獲得藥物救助。
        據介紹,矮小癥是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且每年生長速度低于5厘米者。我國矮小癥患病率為3%左右,中國約有700萬矮小癥患者(處于骨骼閉合前4-15歲的兒童),并且這個數字仍在增長。通過對全國范圍內就診的患兒數據統(tǒng)計,其中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占46.4%左右。而真正接受治療的僅6萬人左右,就診率和治療率均極低。
        “在確診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癥患兒中,只要骨骼未閉合,是可以借助醫(yī)療手段顯著長高的。如果干預得及時,甚至能長到同齡人的正常身高。”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魯萍介紹,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沒有足夠的重視,還不了解這種疾病,錯失了最佳干預時機。隨著孩子年齡增大和體重增加,給后期干預冶療帶來很大的困難。
        她表示,矮小癥患者在臨床要求“早診斷、早發(fā)現、早冶療”,最佳干預年齡為3—10歲。但目前一些地區(qū)對干預矮小癥治療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承受能力差。
        “目前世界治療生長激素缺乏最好的辦法也是唯一的方法是使用生長激素注射液,該藥物對患兒身體不會帶來不利影響,但是生長激素缺乏癥的孩子要使用藥物治療直至骨骺閉合。長期使用對于特困家庭和深度貧因家庭難以承擔。”魯萍說,目前生長激素在云南大理州、楚雄州、麗江和西雙版納等9個地州被納入了慢性病醫(yī)保報銷范圍,但是由于治療時間長,每個月至少花費近5000元的醫(yī)藥費,一些貧困家庭仍然難以承受治療費用。
        來源:云南網